深圳华强北,这条不足1公里的街道,曾诞生50多位亿万富翁。如今,它依然是全球电子元器件的“心脏地带”。走进深圳市集好芯城科技有限公司的仓库,货架上堆满了ST、欧姆龙等国际大牌的芯片。创始人林总正指挥工人分拣一批刚到的汽车芯片:“这批货今天必须发走,客户等着上线。”
从2005年入行到如今年销超3亿,深圳市集好芯城有限公司创世人林总见证了芯片行业的黄金十年,也经历了疫情后的“至暗时刻”。在竞争激烈的IC贸易赛道,他借助探迹的AI和大数据能力,精准开发新能源、智能家居等高潜力行业客户,实现“逆周期”稳健增长。想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吗?接下来,让我们一同揭开集好芯城背后的成功密码 。
品牌导览
深圳市集好芯城科技有限公司是亚洲领先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之一,为全球电子制造业和分销行业提供全面的元器件采购和供应链服务。公司凭借全球供应网络和多年的行业经验,分别在香港、深圳等地区设立分公司和仓储,备有大量现货库存,专业的销售和物流团队,1小时响应,极速出货,满足客户急单需求。
01从“躺赚”到内卷,芯片贸易的生死转型
“以前是客户找上门,现在是抢客户。”林总回忆,2019年前,芯片行业供不应求,生意“躺着也能赚”。但近2年,全球供应链重塑,国内分销商激增至十几万家,价格战愈演愈烈。面对行业寒冬,如何调整营销策略,持续稳健增长?林总果断给出了“开源节流,主动出击”的回答。开源方面,他摒弃传统的展会获客模式,引入探迹智能销售云;节流方面,严格控制库存,缩短账期,降低资金压力。
02探迹AI智能营销,从被动等待到精准出击
“以前业务员没事干,现在每天忙得脚不沾地。”林总说到。通过探迹,集好芯城实现了从“被动等客”到“主动拓客”的转变。在集好芯城的办公室里,业务员正在使用探迹系统筛选客户。他输入“汽车MCU芯片”后,系统迅速推荐了数十家下游厂家,包括新能源汽车制造商、医疗电子等终端客户。
以前找客户像大海捞针,现在团队拓客有了方向。通过探迹数据库,他们快速确认客户工厂规模、年产值、是不是终端制造商等信息。“直接对接终端工厂,不仅利润更高,合作也更稳定。”林总分享道。业务团队通过探迹的“SalesGBN”功能,发现这款芯片不仅用于工业控制,还能应用于智能家居。他们迅速联系了几家智能家居制造商,成功消化了库存,还开拓了新客户。
“以前找老板和采购的联系方式太难了。”如今,他们通过探迹的电子元件行业采购名录,不仅能找到企业关键人,还能触达技术总监、项目经理等决策链上的其他角色。“最近一个项目,就是通过联系技术总监拿下的。”林总说道。
集好芯城销售团队根据企业画像,精准筛选出新能源、智能家居等高潜力行业客户。业务员一键拨打系统推荐的电话,就能快速锁定意向客户。“100个客户里,至少能成1单,转化率提升3倍。”林总透露,通过探迹开发的某个电池行业客户,年合作金额达数百万。
“探迹不仅是一个拓客工具,更是一个管理利器。”林总强调。探迹CRM系统将客户开发的全流程数据化,从拓客、跟进到成交,每个环节都清晰可见。探迹APP让林总随时掌握团队动态。“新业务员也能快速上手,老业务员则能通过数据找到自己的短板。”林总举例,某业务员勤奋但成单率低,系统显示其客户筛选不够精准。经过针对性培训,该业务员的成单率提升了不少。
03逆周期生存法则,稳中求进的“经营哲学”
“芯片行业就像过山车,心态比战术更重要。”林总总结道。面对行业波动,他坚持只赚取合理的利润。某客户原供应商报价170万,集好芯城凭借质优价廉的产品成功“拿下”客户,并为客户节省140万成本。这种“价格+服务”的双重优势,让集好芯城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,即使在行业低谷期依然保持盈利。
林总透露,未来2-3年,新能源和机器人将是重点布局领域。他计划将销售团队扩充至30-40人,并持续借助探迹的数据能力,深耕细分市场。
“我对未来很看好,国产芯片一定会崛起。”林总看着忙碌业务团队说道。在他看来,芯片贸易不仅是生意,更是一种责任。
在芯片贸易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行业,集好芯城的故事揭示了一个真理:“逆周期生存”的关键,在于主动拥抱变化,用数据驱动决策。当探迹将海量客户数据转化为精准商机,传统贸易企业也能在“芯片江湖”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确定性。对于千万电子元器件老板而言,或许该重新思考:如何主动投身变革浪潮,借数据之力为决策掌舵,在波云诡谲的 “芯片江湖” 中稳稳立足。